一、反渗透膜的核心作用
-
高效脱盐与离子去除
反渗透膜的孔径极小(约0.0001微米),仅允许水分子通过,而溶解在水中的盐分(如Na⁺、Cl⁻、Ca²⁺等)、重金属离子(如Pb²⁺、Hg²⁺)及极性有机物(如农药、抗生素)被截留。经反渗透处理后,水的电导率可显著降低(通常≤5μS/cm),脱盐率达95%以上,为后续精处理(如EDI、混床)提供低离子负荷的进水。
-
去除微生物与颗粒物
反渗透膜可拦截水中99.9%以上的细菌、病毒及胶体颗粒(如悬浮物、铁锈),防止微生物在后续精处理单元(如EDI模块)中繁殖,避免生物污染导致的设备故障或水质下降。
-
降低有机物含量
反渗透膜对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(如腐殖酸、苯系物)截留率较高,可减少后续精处理单元的负荷,延长树脂或膜的使用寿命。
二、反渗透膜的工作原理
-
压力驱动渗透
在高压泵作用下,原水被加压至1.5-3MPa,克服渗透压后,水分子通过反渗透膜的半透膜结构,从高浓度侧(原水)向低浓度侧(纯水)扩散,而溶解性杂质被截留在膜表面。
-
选择性渗透机制
反渗透膜由聚酰胺复合材料制成,表面形成致密的选择性分离层。该层对水分子具有高透过性,但对离子、有机物及微生物的透过性极低,从而实现高效分离。
-
浓水排放与冲洗
截留的杂质随浓水(废水)排出系统,同时定期用纯水对膜表面进行冲洗,防止污染物沉积导致膜性能下降(如通量衰减、脱盐率降低)。
三、反渗透膜在超纯水机中的位置与流程
超纯水机通常采用多级过滤结构,反渗透膜位于核心处理阶段,其典型流程如下:
- 预处理阶段
- PP棉滤芯:去除大颗粒悬浮物(如泥沙、铁锈)。
- 活性炭滤芯:吸附余氯、有机物及异味。
- 软化树脂滤芯(可选):置换水中的钙、镁离子,防止反渗透膜结垢。
- 反渗透阶段
- 高压泵:将预处理后的水加压至反渗透膜所需压力。
- 反渗透膜组件:分离水与溶解性杂质,产出纯水(产水)与浓水(废水)。
- 储水桶:储存反渗透产水,供后续精处理使用。
- 精处理阶段
- EDI模块(电去离子):利用电场作用进一步去除离子,产出电阻率≥15MΩ·cm的超纯水。
- 紫外线杀菌器:杀灭水中残留微生物。
- 终端滤芯(如0.22μm滤膜):截留可能存在的微小颗粒,确保水质稳定。
四、反渗透膜的性能指标与维护
- 关键性能指标
- 脱盐率:反映膜对离子的截留能力,通常≥95%。
- 产水量:单位时间内产出的纯水量,受进水压力、温度及水质影响。
- 回收率:产水量与进水量的比值,典型值为50%-75%,过高可能导致膜结垢。
- 维护与更换
- 定期清洗:根据水质情况,每3-6个月用化学清洗剂(如柠檬酸、氢氧化钠)清洗膜表面,恢复通量。
- 更换周期:反渗透膜寿命通常为2-3年,当产水量下降20%或脱盐率低于90%时需更换。
- 操作规范:避免频繁启停、超压运行或进水温度过高(>45℃),以延长膜寿命。
五、反渗透膜的应用场景
- 实验室超纯水机:为HPLC、GC-MS等精密仪器提供高纯度进水,防止离子干扰检测结果。
- 工业超纯水设备:用于电子半导体、光伏、电力等行业,满足芯片清洗、锅炉补水等对水质的高要求。
- 医疗用水系统:制备透析用水、注射用水,确保无菌、低离子含量,保障患者安全。